面对新型肺炎的中庸之道
面对新型肺炎的中庸之道
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韦庆旺
新型肺炎的发生、传播和防控涉及非常复杂的系统,不确定性很高。中庸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,对处理高复杂性和高不确定性问题具有启发意义。
尽管处理疫情存在很多的“必须”和“坚决”,但秉持中庸之道仍然有较好的正面作用。尤其是在决策者和当事者在高压状态下,以及面对短时和局部情境及信息,需要马上做决策和做反应时,更要考虑中庸之道。
对于个人来说,同样如此。不管是焦虑和恐慌情绪,还是网上的群体互动,都容易使人走向极端,中庸之道仍然很有用。
简单来说,中庸之道意味着在全局思维和辩证思维指导下,思考和行动不偏不倚,讲究适度。
1.思考和处理问责,但对天灾与人祸的认识不过度偏向一方。呼唤担当和善良,但对这种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下人们表现的错乱、自私和一定的恶(指道德瑕疵,不包括损人伤人的劣行),仍予以理解和包容。
2.相信科学,但不把中医药和常识一棍子打死。面对极端复杂的问题,有时常识反倒对我们有启发。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仅就科学的复杂性、严谨性和争议性来说,依据科学进行决策会延迟,中医药的一般知识经验(真正有水平的)和理性的符合逻辑的常识能够在科学给出定论之前发挥辅助作用。
3. 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好,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坏。人们容易受眼前新增信息的即时影响,由于信息总是不断更新,拥挤而杂乱,有好消息有坏消息,因此人们容易在乐观与悲观之间起伏徘徊。不要在乐观时松懈,也不要在悲观时过激。
4. 适度接触疫情信息(如每天关注一次数据发布)。在新型肺炎这样人人有关的重大突发事件之下,不关注不可能,心灵鸡汤式的忽视不可取,因为积极关注不仅可以减少恐慌,增强集体归属,还有助于人们思考宏观的自我、社会和人类问题,经历创伤后成长,将来形成有益的个体和集体记忆资源。相反,过度关注也有害,信息过载进而认知超负荷造成疲劳紧张,降低免疫力,负面信息和死亡唤起暴露过多,容易造成情绪困扰和人生困惑。
5.对于管理决策,中庸之道一方面需要决策时整体考虑,另一方面需要每个单一决策本身都不过度(类似有冗余设计)。复杂意味着牵一发动全身。社会系统复杂性容易使某个防控措施没有对连锁反应考虑周全。所以每个决策都需要考虑全局,三思而行。网络和自媒体传播的即时性、片段性和群体极化特征,使得信息源头和解读过程存在太多信息不对称、误传误读。经过线上和线下的交互作用,即使在线上是严谨的、善意的发布和传播,也很有可能在线下产生极速的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(如抢购)。
6.对于个体决策,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防护措施,戴不戴口罩?出不出门?以及做多大程度的防护?这些问题的背后是个体对感染可控与不可控的认知,更深层次涉及个体具有内控还是外控的信念。外控的人相信命运,少防护措施。内控的人相信努力,逻辑上也应该相信科学,他们会做防护措施。对此,中庸之道不过度相信命运,也不过度相信努力和科学,心态积极基础上,多一份平和。
7.动员与参与也应有中庸之道。疫情防控的动员和参与要跟环境、资源、人员、行为规范、心理资源相匹配,过多动员和过度参与会增加新的物资、管理和协调成本,给相关人员增加额外的压力,产生新的连锁问题,引发新的感染风险。此外,过多动员与过度参与可能会产生虚假和有害的动员和参与,不管是因为虚报能力、过度热心、过度自信、有意或无意抵抗,还是因为仅仅在走形式和不作为。
本文作者:韦庆旺,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,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,E-mail: weiqingwang@ruc.edu.cn
文字/韦庆旺
设计/李琛
出品/心理学系新媒体中心
扫码关注我们
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
官方订阅号「人大人心」
我知道你在看哟